迪生力亿元布局锂电回收背后:20万吨锂动力电池年内退役,苹果等巨头已提前布局

国联证券冯瑞齐指出,已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有望在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获取更多红利,如格林美、天奇股份等。

近年来,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呼声高涨,引发多个产业链相关公司开始布局,其中包括此前在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并没有生产运营经验的迪生力。

日前,迪生力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与韶关中弘及韶关中达共同设立广东威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业务。除此之外,苹果方面也宣布称,将动用机器人“Daisy”回收废弃iPhone里的金属,并将其用到新的产品上。动力锂电池回收业务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大蛋糕,这背后也反映出动力电池报废高峰临近这一事实。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20万吨,若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报废处理。国联证券冯瑞齐指出,已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有望在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获取更多红利,如格林美、天奇股份等。

国内外企业争相布局动力锂电回收领域

刚进入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就出现亿元投资布局。1月14日,迪生力发布《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公告称,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生力)拟与韶关中弘金属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韶关中弘)及韶关中达锌业有限公司(下称韶关中达)共同设立广东威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资公司),开展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业务。广东威玛注册成立后,公司持有其 55%的股权,两个合资方韶关中弘与韶关中达分别持有其15.56%及 29.44%的股权。两个合资方为一致行动人。

公告显示,韶关中弘、韶关中达目前拥有两项发明专利(一种球形覆钴氢氧化镍生产工艺、球型氢氧化镍的生产工艺)、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的快速溶解反应器),该专利为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核心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台山市国际交通器材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6日,是一家集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生产直达海外销售市场直营批发连锁店的研发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横跨中美、覆盖全球的铝合金汽车轮毂高端企业,是国内汽车轮毂配件出口最大的企业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在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并未有过生产运营经验。

事实上,除了迪生力以外,被吸引入局动力锂电池回收领域的企业还不少。近日,苹果宣布,将动用机器人“Daisy”回收废弃iPhone里的金属,并将其用到新的产品上。对此,苹果称,希望以此为契机,从源头做起,未来成为一家能够完全实现“闭环”生产的公司,甚至能够完全摆脱对采矿业的依赖。

此前,据媒体报道,丰田汽车在泰国北柳省开设了一家电池生命周期管理工厂,用于管理在泰国销售的混合动力车载电池,这也是丰田旗下首个海外电池回收工厂;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也曾与比利时材料回收公司优美科以及瑞典电池公司Northvolt共同创建了汽车电池回收企业;此外,巴斯夫也曾宣布公司计划与法国公司埃赫曼(Eramet)和苏伊士(Suez)合作开展电动车废旧电池回收业务,投入 “ReLieVe”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诸如此类的消息在近些年频频传出。可见,市场对于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前景是较为看好的!

动力锂电池报废高峰临近:回收前景广阔,商业模式待成熟

2019年底,中国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企业家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0.82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125.62万辆,2019年前11月累计销量104.3万吨,动力电池出货量从2011年的0.64GWh增长至2018年的65GWh。

新能源汽车体系的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市场对动力电池报废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需求。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同时,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在2020年将达20万吨(约25GWh),至2025年退役量累计约78万吨(约116GWh),其中可进行梯次利用的约为55万吨,占总退役量70%。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回收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动力电池将逐渐进入退役期,加上未来相关政策的推动,锂电池回收市场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参与进来,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对此,恒州博智研究中心建议,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国内相关企业应当未雨绸缪,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技术方面,首先,提高回收废弃锂电池直接再生利用的能力,简化回收工艺,降低废旧电池的回收成本;其次,可以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联合,提高有价值金属回收率和再生产品性能,从而促进锂电池回收利用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加快对于三元锂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提前布局三元锂电池回收利用。而在产业方面,需要深化与下游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拉近与再生材料目标市场的距离,完善废旧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机制,构建锂离子电池从研发生产、应用到回收的闭环产业链,另外可以拓展电池回收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回收废弃电池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