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再临“生死考验”背后:激进扩张埋隐患、疫情冲击下“二次死亡”

全时再次面临危机并不意外,此前激进扩张早已埋下隐患。其重资产模式直接导致门店运营负担过重,需要资金不断输血。疫情之下,全时撤退北京正说明问题所在,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承压能力不够。

“我们是加盟店,不打折不甩货,也没有接到关店通知。关掉的都是些效益不好的直营店。”“未受影响,还是照常营业。”5月12日,在北京朝阳路十里堡附近的一家全时便利店中,店员如此告诉蓝鲸财经记者。日前,发布营业调整通知的全时便利店深陷“倒闭”风波中。

北京朝阳路十里堡汉庭酒店旁的全时便利店

5月11日,全时便利店官方公众号发布《“全时便利店”进行营业调整告知函》称,因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在此之前,全时将继续提供服务,并对全场商品进行6-7折销售(不含香烟)。

不过,该消息发出后不久便被删除。对此,蓝鲸财经记者向全时方面了解相关情况。全时便利店北京、天津运营方,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表示向记者表示:“不方便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时第二次面临危机。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1月,全时母公司复华控股资金链断裂,全时便利店部分门店及其兄弟品牌地球港、全时生活被迫停业。

母公司资金断裂,曾被“卖身”

作为昔日北京便利店霸主的全时,如今却面临“二次死亡”,不禁令人唏嘘。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曾是北京市场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2015年全时门店数量达到150家,并同时公布了“五年万店、年内千店”的计划。2017年11月,全时便利店还推出“百城百万”计划,即耗资百亿元,五年进驻100城,覆盖100万个终端。

2018年11月,全时便利店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1%的复华控股集团资金链断裂,陷入兑付危机。公开资料显示,复华控股集团成立于2013年,三大业务领域包括文旅地产、实体商业、金融服务。其中,金融服务涉及的平台包括恒银中嘉、海象理财、复华投资、复华资产等。海象理财出现挤兑风波后,复华控股迅速崩盘。受此影响,全时出现持续多月的缺断货现象,部分门店暂停营业。

被爆出资金链断裂后,物美、苏宁、雀巢等零售商先后传出欲接盘全时。2019年2月,全时以分拆的方式出售给罗森中国、山海蓝图等企业。全时华东及重庆总计不超过94家门店全部被罗森中国“接管”。而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则由山海蓝图继续经营。彼时,全时才得以正常经营。

股东股权被冻结,全时退出京津市场

据天眼查显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26日成立,注册资金2亿,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食品;零售烟草;销售日用品、针纺织品等。公司股权结构中,蔡学彦和山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50%。其中,股东蔡学彦此前是银鹭集团副总裁,持股比例20%。在雀巢入股银鹭集团,并于2018年增持至100%后,蔡学彦套现离场。同时蔡学彦还持有全国著名,福建最大的便利连锁见福便利3.2%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当前蔡学彦和山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二者皆被列入被执行人,股权已被冻结。

据北京商报报道,山海蓝图接盘后,全时一度用三店同开宣告已经走出困境,准备再次出发。彼时,山海蓝图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山海蓝图在全时的商品采购、门店经营、物流配送、等方面都有所升级。购买全时资产以后,在运营战略和人员架构上已经做出调整,新组建的经营团队在零售、快消领域及供应链领域有多年经验。目前稳定经营。同时,在原有的门店规模基础上,全时会继续新开优质门店。还将尝试着向其他区域进行拓展。”

不久前,全时还透露,2020年将对电商业务进行重新规划。其中包括计划引进新的商品替换消费者已经不感兴趣的商品、建立新的会员体系、探索新的店铺类型等。

现在看来,此前的计划落空,全时再临“生存危机”。北京商报指出,全时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向其透露:“今天接到通知,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此外,近期,全时便利店已通知此前合作的供应商,暂停继续向其供货。由于此前合作还未到货款账期,全时也并未给供应商结算货款。

不过,据新京报报道,对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全时天津关闭大批量门店及北京5月20日起全面停业的一事,全时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资金链断裂,而是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我们进行战略调整,便利店这块业务先收缩,停业之后会有其他合作。”

激进扩张埋隐患,仅靠输血难存活

新东家接手未满一年半,全时却遭遇“二次死亡”危机,这背后到底有何故事?

有业内人士指出,全时再次面临危机并不意外,此前激进扩张早已埋下隐患。其重资产模式直接导致门店运营负担过重,需要资金不断输血。疫情之下,全时撤退北京正说明问题所在,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承压能力不够。

据媒体报道,全时原母公司复华高管王峰(化名)表示,全时出现困局的主要原因是,老股东盲目扩张、内控失措, 新股东不懂便利店运营。

自2011年成立后,聚焦于北京市场的全时便开始跑马圈地。仅用4年时间,其位于北京的店铺数量就超越了已开业14年的7-11便利店。之后,全时面向全国进行扩张。2017年启动的“百城百万”计划,要投资百亿元在五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

全时便利总裁张云根曾经表示,全时目标是做中国目前唯一的超重资产模式运营的内资便利店。超重资产运营,则是指单店投资规模超过150万元。过去全时便利店更是投资千万元研发了管理系统“全时汇”。截至2018年7月,全时已经拓展至北京、南京、天津、长沙、成都、重庆、杭州、苏州、武汉、廊坊等10个城市,门店数近800家。

重资产模式直接导致全时门店运营负担过重,需要资金不断输血。而当母公司—北京复华控股资金链出现问题时,全时如同断奶,难以交付货款,部分门店断货不能正常经营,导致此前被卖身。

实际上,自2017年政府加大对便利店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松绑的通知出台后,各路资本市场就纷纷涌入便利店市场。在资本逐利的压力下,各大便利店快速扩张门店。然而,部门便利店却因经营不善不到半年就出现资金链断裂。这些操之过急的便利店,命运和全时一样坎坷,不是被出售就是相继倒闭。

“便利店看似经营简单,实际上这一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零售业态。如果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失效、供应量管理不完善,加之产品品牌购买频率低、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脚步,便利店想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

对于全时的“二次死亡”。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全时作为北京市场知名便利店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但便利店经营难度较大,对于投资者有一定门槛。若仅有资金能力,没有门店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话,接盘后业绩很难得到提升和扭转,仅靠资金输血很难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