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保险落地多年仍小众,多地警保联动助力突破供需两大瓶颈

需求端认为必要性有限,供给端认为是苦差事,电动自行车保险该如何突围?

近期,交管部门及多家保险公司正通过“警保联动”形式,开展“买保险送头盔”等活动,助推电动自行车保险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2020年两会落下帷幕,蓝鲸保险梳理发现,针对电动自行车交通治理难点,引入保险机制助力治理再次出现在人大代表的提案之中。

事实上,我国电动自行车保险发展已有多年,多样化、专属化发展趋势已渐明显,但仍较小众,有两大瓶颈尚待突破:需求端,消费者保障意识淡薄,购买意愿较低;供给端,因产品具备高频次、件均低、赔付率高等特点,涉足险企少且意愿不浓。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建议,推广此类产品还需持续进行消费者教育,保险公司也可通过赠险、送险等方式,普及产品。

电动自行车成交通事故“重灾区”,多地开展“买保险送头盔”活动

电动自行车作为国人出行的一项重要交通工具,但由于驾驶门槛低,驾驶人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薄弱,成为我国交通事故中的“重灾区”。更重要的是,当风险发生,大多数时候,受害人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针对风险居高、保障不足的问题,近期,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过“警保联动”形式,在全国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推广“买电动自行车送头盔”和“买保险送头盔”模式,组织快递、外卖等重点行业示范引领。近日,江苏、浙江人大常委会也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鼓励态度。

部分地区还加大保险赠送力度,如苏州交警车管所牵头,推出“买电动自行车,就送保险送头盔”活动,鼓励总经销商或厂商购买电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政策引导之下,保险业正加速响应,推广电动自行车相关保险。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参与“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具体来看,近期,人保财险贵阳分公司为修文县70余辆美团外卖骑手电动自行车提供上牌专场服务,并办理了高达10万保额的第三者责任险;太保财险设立专门项目组,多地开展“买保险送头盔”活动;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已在广州江高镇举办同样活动,为电动自行车车主提供第三者责任险以及综合保险。

与此同时,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建议,“引入保险机制助力电动自行车治理”。如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认为,近年来,保险成为交管部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降低有较好的辅助效果,且有助于交警、法院审判定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由此,在电动自行车治理中应引入保险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也提议,“应强制电动轻便摩托车驾驶人佩戴头盔、购买保险、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占用非机动车道等”。

南阳市人大代表、人保财险南阳分公司总经理吴文光也基于长期调研给出提案,建议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电动自行车治理。对于如何落实,吴文光表示,“一是实行电动自行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二是出台电动自行车强制责任保险补贴政策,三是强化警保联动实现道路安全社会共治”。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治理引入保险机制,已不是首次提出。在以往的两会中,“对电动自行车执行强制责任保险”“建立电动自行车保险制度”之类的提议已有多位代表提及。粗略梳理,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霞在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杨伟程在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夏玉发在2017年、江苏省人大代表金怡在2019年均提出相关建议。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蓝鲸保险坦言称,“有代表提议强制推行电动自行车责任保险,对于该建议,我们需要以非常审慎的态度对待,因为自愿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强制往往会产生不太让人满意的后果。而且,不能说此类保险覆盖范围小,推广效果不好,就想通过强制手段解决问题”。

电动自行车保险推出多年仍小众,供给需求两端遇困

电动自行车保险频频被两会代表提及,交管部门也在发挥牵引和推广作用,除了用于帮助治理交通难点外,或也意味着相关保险发展并不充分。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保险推出已有时日,早在2006年,人保财险就推出国内首款电动自行车综合险。此后,平安产险、天安财险等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但市场反应较为冷淡。

蓝鲸保险梳理发现,目前,针对电动自行车,市场中已有第三者责任保险、第三者意外医疗险、驾驶人意外伤害险、驾驶人意外医疗险、全车盗抢险等产品,并多以组合险或综合险形式推出。人保财险、华安保险、中华联合财险等公司官网均在销售相关产品。

费用方面,组合险或综合保险保费从20-200元不等,总保额普遍在50万以内,保障期为1年,保费较低,保额相对充足,较为惠民。

但在电动自行车“摩托化”趋势下,为降低承保风险,保险公司对投保及理赔条件有所约束。产品多要求参保人年龄控制在18-65周岁,少数可放宽至16周岁;对第三者责任险、第三者或驾驶人意外医疗险设有百元左右的免赔额;为普通家用车辆,外卖、快递等运营性车辆,非新国标车提供专项保险。

同时,监管部门也在帮助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划分,保障保险公司利益不受侵犯。早在2015年,原保监会即表示,“对纳入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自行车,将指导各保险公司及时调整交强险实务;对不纳入的,将指导保险公司开发相应商业保险,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根据自身风险主动投保”。

此外,为了帮助电动自行车保险推广,有地方政府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实施财政补贴。譬如,在2019年,衢州市推出180元的“爱车无忧+出行无忧”三年续保组合险方案,投保用户可获合计30元的补贴款。

在地方政府、交管部门、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推动下,电动自行车保险产品多样化、专属化发展趋势渐显,但需要注意的是,供需两端的“疑难杂症”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被消除,此类产品的市场整体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业内人士对蓝鲸保险分析称,“一款保险产品良性发展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保险公司有利润,才有动力持续经营、逐步优化改进产品,但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驾驶不规范,事故率较高,责任赔偿不‘随车随人’,定损理赔困难,保险公司并不愿意揽下这份‘苦差事’。二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对这类保险的认知不够,认为没有必要,也不买账,销量上不去”。

同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保险产品目前比较小众,还需要持续推进消费者教育。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赠险、送险等方式,普及相关产品”。(蓝鲸保险 雷赛兰 leisaila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