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减少中小学各类“进校园”干扰教育教学

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规范管理和统筹安排,为中小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蓝鲸教育12月10日讯,教育部就《关于减少各类“进校园”活动的提案》作出回复,要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

教育部指出,近年来,各种“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负担,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批和监管制度,推动各地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举措,继续加强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规范管理和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规范进校园工作取得实效,为中小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教育部表示,自2018年起,国务院、教育部等印发各类指导性文件,在加强统筹领导、严格精简整合、严格审批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规范管理和统筹安排。

加强统筹指导方面,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

严格精简整合方面,《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门依照分类指导、同类合并的原则,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进入校园。如中小学课程已有类似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教学安排,不得重复安排此类主题教育活动进校园进课堂。例如,将游泳、健康、心理教育等内容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中,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与法制、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进行整合等。

严格监管审批方面,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几起商业广告进校园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和进入校园APP的备案审核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主题、形式、内容等进行严格把关,并安排专人负责监管。对于各类进入校园或组织中小学生、在园幼儿参加的活动,须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批。

相关阅读
教育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今年九月起新增劳动课
教育部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要求严控数量范围
中公教育获批教育部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