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超八成,余下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

据介绍,留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营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蓝鲸教育12月21日讯,今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取得明显进展。

相关负责人指出,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其中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据介绍,留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营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该负责人介绍,在学科类机构压减方面,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广东、青海、新疆、兵团等地大力推动机构压减,压减率都达到90%以上。在“营转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西藏、兵团等地积极优化流程,“营转非”完成率都达到95%以上。

会上,教育部表示仍将严肃查处违规培训。指导抖音、微信、钉钉等平台企业主动开展清理工作,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开展暗访巡查,对全国31个省市及新疆兵团进行了调研指导,暗访学校89所、培训机构938家,访谈学生800余人、家长1600余人,对发现的485个问题线索全部反馈相关省份及时处置。组织各地在周末、中秋、国庆期间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关停了199个培训系统。

此外,该负责人指出,教育部加强资金监管,指导各地对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开展排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化解从业人员风险,指导各地加大调解仲裁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积极开展转就业服务,维护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会上援引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据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学业质量。

相关阅读
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
教育部:学校不得与培训机构合作向学生提供有偿课程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新高教旗下两所学校获教育部批准转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