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中小学改厕任务已基本完成

近期,教育部接连举办了三场“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成果显现。

蓝鲸教育12月29日讯,近期,教育部接连举办了三场“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分别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进行成果展示。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自2012年起以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为目标,以“填平补齐”为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办学措施和信息化建设,累计支持173所中西部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余项。“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

2013年起,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立足当地、服务当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2018年,该项工作正式转为部省合建机制。

十三五”以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业新增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十三五”期间,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大幅增加,总计超过500亿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共建带动中西部各地政府投入建设资金超190亿元。

同时,积极开展119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东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实现了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通过对口支援,教育部单独划拨定向单招博士指标4507个、硕士指标1522个,为受援高校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开通了绿色通道。

开展定向医学生培养。加强中西部卫生健康人才供给,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截至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教学,占西部高校97.3%,学生参与学习达1.63亿人次。

下一步,一方面,将助推高校集群,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引领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此外还将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对接平台,精准实施对口支援。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介绍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其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教育系统创新方式,开拓市场性岗位。加强社会渠道对接。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会同社会招聘机构,持续举办“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截至9月1日,为2021届毕业生总计提供岗位信息2300余万条,毕业生投递简历6300余万份。同时,加强校园招聘对接。指导各地各高校持续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今年3月以来平均每周举办校园招聘会1万场以上,有力发挥了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

另外,建立行业对接机制。今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19个分行业就指委截至目前已经举办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了岗位信息67万余条。同时,加强重点领域对接。会同20多个部委,面向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专场招聘会54场,提供岗位信息近500万个;组织举办“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会”和“高校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网络大会”等,推动部门、行业、企业与高校紧密对接。

今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时间整体提前了一个多月。教育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组织实施“国聘行动”第二季,累计提供岗位82万个。同时适度扩大升学规模。教育部会商发改委、财政部,在2020年扩招基础上,2021年继续适度扩大了升学规模。

教育部与各地教育部门共同打造“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今年聚焦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观念引导、基层就业、大学生征兵等主题,面向2021届高校毕业生累计举办46场,观看人次超过1.35亿。各地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并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求职训练营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王辉表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当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是各地各校正在全面推进落实工作部署。“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正在持续开展,各地各高校已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2000万条。

同时,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围绕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以及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经过前期征集和审核,教育部汇总发布了281家用人单位的2804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

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介绍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称,年内将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局、直属单位均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健全“部党组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相衔接的决策部署和推动落实工作的体系。建立了“双月报”制度,常态化跟踪调动工作进展情况。部党组成员统筹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对口联系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帮扶指导力度。

同时,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开学季专项行动,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督促各地持续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坚决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特别是控辍保学的“底线”。今年以来,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另外,教育部还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已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累计招生82万人。开展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累计培养6.3万余人。

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建设196个涉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涉农专业人才。对接农户105万户,涉及企业2.1万余家,共签署合作协议3万余项。

年内继续推进八个高校帮扶联盟工作,“组团式”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的成效逐步显现。2021年,直属高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5.76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6.22亿元,完成县乡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1.38万人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77个。

下一步,教育部将把教育脱贫攻坚的经验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保持义务教育有保障的主要举措和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动态监测,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建立农民参与的乡村教育推进机制,办好以学生为本的乡村教育,切实发挥信息化在资源共享、治理提升、理念变革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家校协同、城乡融合,通过传播知识、移风易俗、科技推广等助力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智力、学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国情育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方面,2013年至2018年共改造14.1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

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启动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经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9年以来,完成了6.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了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同时,各地还同步解决厕位不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中小学改厕任务已基本完成,教育部将持续抓好中小学卫生厕所的建设管理维护和学生的文明教育,巩固中小学“厕所革命”的成效。

相关阅读
教育部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要求严控数量范围
中公教育获批教育部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十三五”期间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总经费超500亿元
教育部:做好高校非学历教育对照检查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