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蓝光控股杨铿:创新“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发展机制

3月8日消息,蓝鲸房产获悉,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于两会期间提交了《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机制》、《大力推动干细胞应用转化,大力发展国家干细胞产业促进机制》两份议案,分别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代表产业之一“干细胞”,为企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杨铿指出,前国际背景下,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来推动核心技术及领域国产化替代,是中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可行路径之一。同时新冠疫情冲击下,“专精特新”是实现国内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是国家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专精特新”代表产业之一“干细胞”产业,因生命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整体上我国干细胞产业还不成熟,行业内绝大多数为处于研发早期、没有市场化/医疗级产品的中小企业,未真正形成产业闭环,急待政府及行业建立国家产业促进机制并推动应用转化。

资金服务人才三措并举

培训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及产业不同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配套政策是步入产业发展后半段应关注的重点。在国家政策框架初步搭建完成的前提下,如何细化政策及在地区落地将是促进专精特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杨铿如是说。

就此,杨铿建议,政府大力从资金、服务、人才方面,提供相关配套措施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资金方面,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

杨铿注意到,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存在融资难和资本流动难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且银行信贷仍是企业融资主要通道;此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方式不同,而专精特新分布不同产业领域,资本难以自行跨行业流动。”

因此,杨铿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地区性甚至全国性、 分领域的融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企业与资本的对接、最大限度促进创新和创业热情;甚至对精选优质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专属金融产品定向培育。

服务方面,配套相关产业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

“中小企业在产业化中,资金和管理水平有限,如何搭建完整产线、扩大产能成为制约产业化的关键短板。”杨铿指出。

就此,杨铿建议,地区政府联合行业具有技术标杆作用的专精特新企业,统一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以实现行业共享,减少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以赋能中小企业工业化。

更进一步,上述平台辐射至政策培训、创新管理及产品推广等多方面,尽快将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带入产业化进程。

人才方面,完善未来“专精特新”人才培养机制。

杨铿认为,未来产业人才一定是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要注重专精特新、特别是国家急需领域的人才培养价值导向,引导高校、科研单位培育专项领域人才。

建议政府建立以关键产业技术突破为目标的培养和评价机制,实现立体化、多元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杨铿建议道。在他看来,此举能够发现人才、鼓励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专精特新领域人才和企业厚积薄发。

此外,杨铿还建议完善“小巨人”企业的准入和准出机制,配套相匹配的复核周期和复核标准,对已失去创新驱动的企业及已实现良性发展并脱离中小企业范畴的大型企业及时移除并切换至其他相关的匹配支持,以将最关键的支持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企业。

形成专利技术共享平台

培育良好产业环境

我国“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都指出,干细胞产业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医疗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

但由于产业链市场化周期长、研发投入高、风险高等原因,目前我国干细胞医疗技术在申请数量、制剂种类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此外,基于行业发展及地缘等因素,行业内已形成企业、机构或技术“孤岛”。

杨铿指出,当前我国干细胞专利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分散分布在各种类干细胞,尚未形成产业性趋势;二是申请人以高校和医疗科研机构为主,未形成专利产业化;三则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专利的转化率极低,平均仅5%。

针对上述问题,杨铿建议,成立国家级、服务于干细胞全产业链的促进平台,解决核心“专利技术池”问题,着力于关键技术攻关和上中下游行业产业转化,有效促进干细胞产业链发展。

具体而言,要从专利技术、行业标准、产业环境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点突破干细胞产业中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专利技术池”。

构建“专利技术池”,形成国家级专利技术共享平台,针对性解决干细胞产业化中企业面临的分散性技术难题:

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牵头建立国家级干细胞专利技术运营机构,对全国各公立高校、医疗科研机构涉及的干细胞行业优质专利技术进行评估筛选,将高技术价值专利有偿授权至专利运营机构构建的技术池。

“专利技术池”形成后,意向合作企业能够通过初期低价有偿获得专利授权进行专利技术实施,稳固自身核心技术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避免企业和国家资源浪费与重复投入,最终实现企业的技术产业化。

企业实现产业化后,将产业化部分收益以“专利技术池”产生的销售提成形式反补平台以实现平台良性运营发展,产业化资金深度反补教育和基础研究、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构建国家在干细胞行业中的全球技术壁垒三赢局面。

其次是建立行业标准形成机制,加快干细胞项目转化。

杨铿指出,要加快引导产业链前中后各阶段行业标准的形成,将相关行业底层专利技术汇总并形成行业“金标准”。

“行业标准的完善,可以帮助各阶段企业快速借鉴已成熟的行业经验;金标准则能够从合规性上保证全行业合规和健康发展,使企业将资源用于提升核心技术,加速干细胞应用的转化。”杨铿如是说。

最后是跨部门联动,共同大力建设干细胞发展产业环境。

在杨铿看来,干细胞企业要实现产业化,需要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配合,放纵自由挣扎竞争会导致中小企业资源不足、经验缺乏和重复投入等问题。

因此他建议,建立全行业跨多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对现有干细胞企业项目进行评估,并对优质项目产业化所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此外,杨铿还提到,可以建立覆盖干细胞全产业链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辅导和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化所需的商务、资本、人力、政策等资源,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含量以抢占市场高地,促进全行业健康发展。

杨铿补充道,跨部门联动过程中应同步建立好项目、资金、资源、审评的评价体系和多方有效沟通机制,加速干细胞项目的及时评估转化,做到资源合理配置。

相关阅读
聚焦“两会” | 宝龙集团许健康:鼓励房地产行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立足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
聚焦“两会”|中南集团陈锦石:推动乡村振兴,优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聚焦“两会”|莫天全委员:强化民企资金支持,根据生孩数量调整首付比例
聚焦“两会”|碧桂园杨国强: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