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最新SCI论文指出,电子烟有可能成为降低与吸烟相关疾病风险的减害替代物

该文对电子烟与传统卷烟进行了全面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电子烟虽不是完全无害,但比传统卷烟明显减害,有可能成为降低与吸烟相关疾病风险的减害替代物。此外,论文也强调,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电子烟对传统卷烟用户的影响,收集更多数据来获取毒理学循证信息,帮助人们客观、理性地看待电子烟,同时也不忽视其潜在风险。

5月1日,中山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在全球分子医学领域权威SCI期刊《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发表名为《电子烟对呼吸系统的毒性机制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归纳既有研究,认为电子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显著低于传统卷烟。

图:《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山大学研究团队论文

研究人员分析总结了自2010年至今公开发表的108篇电子烟与传统卷烟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主要成分、毒性机制两个层面综述性对比了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区别。

在主要成分方面,由于电子烟仅添加尼古丁、助溶剂,不含烟草,其成分较传统卷烟更为简单;雾化后,电子烟气溶胶中的有害物质也远远少于传统卷烟。

具体来说,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烟气中均含有尼古丁,但金属羰基化合物、亚硝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有毒化合物的含量均远低于卷烟。

在毒性机制上,论文发现电子烟对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与卷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大量研究显示,与卷烟相比,电子烟导致的损害程度相对较低。

该文对电子烟与传统卷烟进行了全面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电子烟虽不是完全无害,但比传统卷烟明显减害,有可能成为降低与吸烟相关疾病风险的减害替代物。

此外,论文也强调,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电子烟对传统卷烟用户的影响,收集更多数据来获取毒理学循证信息,帮助人们客观、理性地看待电子烟,同时也不忽视其潜在风险。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评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培庆表示,论文可为公众更全面地了解电子烟提供科学参考,也佐证了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和毒性评价体系,规范成分含量的重要性。

同时,该研究团队也认为需要更多科学研究来发现循证信息,以更深入地评价电子烟的长期安全性。

相关阅读
《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获批,自2022年10月起实施
新规倒计时41天,电子烟还香吗?
悦刻成功申报国内首个电子烟安全性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与雾芯科技共同发表SCI论文:从细胞水平验证电子烟减害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