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谈资产配置之道:年轻客群可围绕稳健资产构建中间地带,理财公司应加强产品创新与供给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作为“资管新兵”的银行理财公司,更应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构建“短、中、长”期宏观经济框架,加强产品创新与供给。

当前,我国居民财富增长和大众理财意识提升,财富管理需求逐渐高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理财公司如何实现突围?居民又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日前,在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数位业内人士围绕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享。

理财公司应坚持创新发展

“2022年是银行理财全面信息化的元年,面对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的巨大波动性,银行理财仍然实现了规模和业绩的双增长。未来居民财富爆发式增长,推动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业务需求仍然是大势所趋。”浦银理财党委书记、总经理曹江涛说道。

曹江涛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作为“资管新兵”的银行理财公司,更应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构建“短、中、长”期宏观经济框架,加强产品创新与供给,强化科技赋能来提升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市场择时的能力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同时,也应充分结合银行体系自身特点,发挥渠道优势、客户优势、微观洞察优势,以及在金融市场中多类资产的丰富参与经验,加强资产获取能力,进而在多变的市场中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用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曹江涛指出。

建信理财协同发展总监杨龙表示,资管新规以来,理财业务依然保持稳健发展,在资管行业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财行业发展日趋规范成熟,行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二是理财业务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三是净值型理财产品依然保持稳健的风格;四是理财公司与各类机构的合作更加全面深入。

杨龙表示,理财公司的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应该持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其认为,理财公司应当坚持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理财业务的人民性,服务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资理财需求;二是坚持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好国家战略;三是坚持创新发展,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四坚持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竞争力。

杨龙指出,理财公司应当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资管行业本身就是持续创新、快速迭代发展的金融行业,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业务模式在资管行业均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渗透进大资管行业,并在客户服务、在产品设计、策略优化、团队建设、运营模式、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持续发力。”杨龙说道。

资产配置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纯债产品收益率一降再降,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对“收益性”的诉求;另一方面,股票资产长期回报比较可观,但是波动较大,很难契合大多数投资者对“安全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王洪栋总结了当前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存在的四个现象:一是今年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二是年轻客群的资产配置常常摇摆于两个极端,稳健性不足;三是中年客群养老储备意识不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四是老年客群偏好安全性资产,整体收益性不足。

王洪栋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年轻客户群体应避免资金在“现金类”和“股票类”两个极端摇摆,可以围绕稳健资产构建一个中间地带;第二,年轻客群具有高流动性需求的特点,可以采用分批的方式进行构建;第三,在稳健资产选择上,可以选择月缴或年缴的保险产品,也可以选择半年期或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作为底仓配置。第四,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型基金进行定投,从而构建一个以稳健资产为主体,流动性和成长性资产为两翼的结构,达到“强制积蓄”的效果。

施罗德交银理财董事长陈朝灯分享了对“固收+”产品的看法。他指出,以往“固收+”产品中的“固收”跟“+”的部分会有负相关性表现,但今年内有两段下行的时间都是股债正相关,“固收+”产品迎来挑战。所以,做好“固收+”产品的关键,还是在寻找低相关性的资产纳入多元组合。同时,经过这段时间的考验,市场“固收+”产品会分化成为长期限跟短期限产品。未来长期限“固收+”产品的表现仍然会比较乐观。

谈及资管机构如何打磨属于自己的“固收+”方法论时,陈朝灯表示,对于衍生品工具有相当了解的人才可以积极运用市场对冲工具降低权益市波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陈朝灯认为,总体而言,做好“固收+”产品需要三个“多元”,即多元人才、多元团队、多元组合。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总裁王琼慧认为,目前A股股市估值处于底部空间,未来A股走势取决于疫情变化和相应支持性经济政策的延续,经济增长有望企稳回升。总结来看,目前全球股市估值处于低位,债券收益在加息周期下也开始展现吸引力。所以预计未来十年各类资产的预期回报会较过去十年更具吸引力,凸显出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