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光伏“淘汰赛”加剧

未来一段时间内,出货价或维持在底部,比拼的便是企业的运营能力。

近日,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微信号消息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行业论坛,天合光能、协鑫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光伏企业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指出,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会议内容直面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窘境。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5月,硅料已跌破4万元/吨,击穿部分厂商成本。持续近一年的价格战,部分企业选择退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出货价或维持在底部,比拼的便是企业的运营能力。目前,头部企业选择应用OBB等新技术降本,跑赢这场光伏淘汰赛。

出货价击穿成本?有企业表态不会主动开展

2022年,硅料价格最高时曾超过30万元/吨。自2023年下半年起,硅料价格逐渐下降,截至目前已下探至4万元/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5月22日报价显示,本周国内N型料价格区间在4.00-4.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30万元/吨;N型颗粒硅价格区间在3.70-3.90万元/吨,成交均价3.75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3.40-3.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前述价格周环比持平。

目前,业内一般硅料企业的成本线大约在5-7万元/吨范围,即使成本控制更为优秀的龙头企业也难逃亏本出货。

据2023年报显示,大全能源多晶硅单位现金成本已降至42.7元/公斤,即4.27万元/吨左右;通威股份多晶硅料生产成本则将至4万元/吨以内;协鑫科技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生产成本约35.68元/公斤,即3.57万元/吨。

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称,当前价格水平已经全线跌破整体生产成本水平,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安排提前检修和减产。

往下走,总是有极限的。价格战至此,越来越多企业撑不住了。一位硅料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蓝鲸新闻表示,头部企业无论成本、规模、财力、资源都更具竞争优势。而那些成本控制差、资金实力弱的企业容易被挤出牌桌、淘汰出局。

在近期机构调研汇总,通威股份称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希望看到行业的平稳发展和市场的自动调节;晶科能源则表示,市场竞争激烈,产能出清会比大家想象的快一点;晶澳科技提到,当前行业处于底部已经形成共识,各环节盈利较难,公司已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绝大多数企业挺价意愿较强,低价情况选择压货不出。”硅业分会在上周周评中透露,目前,仅部分现金流困难的企业及新厂试料仍能接受降价成交。

技术竞争加剧,核心降本增效

不仅是多晶硅环节,光伏产业链大部分环节都已跌破成本价,整个光伏产业链已经到了比拼成本、技术、现金流等竞争力的阶段,没有优势的企业将很难维系下去。

“对于光伏行业从业者来讲,尤其是做电池组件的企业,风险是很高的。”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如果稍不小心做了重资产的投资,而技术被淘汰了,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近期爱旭股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多家企业发布0BB技术应用成果,其主要原因也是降本增效。”某光伏企业负责人介绍,“0BB”技术就是在光伏电池上不印刷主栅,可以提高受光面积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银浆的消耗。

据了解,银浆作为光伏生产环节中的一大消耗品,其在电池片成本中占比较高,在光伏电池非硅成本中,银浆占比约35%。近期,银价持续上涨,上述负责人称,“企业已快用不起了。”

目前,主流一线品牌的常规TOPCon双玻组件价格在0.80-0.89元/瓦,PERC双玻组件价格在0.70-0.80元/瓦,组件价格环比上周整体降幅在3.26%-10.26%。资料显示,0BB技术应用后,不同技术的银浆成本可以降到1~6分/W。其中,PERC为3分/W,TOPCon为1分/W,HJT可以降4-6分/W。

上述人士称,目前,价格接近底部,下跌空间非常有限。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产业链上的不少头部企业仍然在技术上开展‘竞赛’,已通过新技术跑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