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补短板、心急护地位,国寿老大哥年底显尴尬

销售误导、宣传违规,在人身险产品持续从严审查、整改的大背景下,国寿“开门红”产品,能禁得起考验吗?

投稿来源:壹点财经

上市保险公司2019年3季报拉开帷幕。近日,中国人寿公布前3季业绩,保费收入实现4970.47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实现577.02亿元,同比增长190.4%。

然而,靓丽的成绩背后,却是中国人寿因近期推出的“开门红”产品频频吐槽的窘境。

开门红的尴尬:顶级收益却跑不过通胀?

在监管越来越严背景下,部分保险公司逐渐淡化“开门红”。但作为“老大哥”的中国人寿,肩负维持“地位”重任,今年依旧率先举起“开门红”大旗。

枪打出头鸟,中国人寿“开门红”产品一经推出,就引发业内吐槽。吐槽点集中两处:一是华丽包装下乱人眼的“顶级收益”;二是宣传话术的合规性问题。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2020年“开门红”主打产品首款即推出“鑫享至尊年金保险(庆典版)”,一款年金产品,可选择搭配万能险组合投保,进行复利增值。

事实上,“年金+万能”属于“开门红”标配,那么,中国人寿为何被吐槽?

先来看这款主推的年金保险,“鑫享至尊年金保险(庆典版)”,消费者投保后满5年即可每年返还首期保费的一定比例(50%或60%,根据缴费年限不同划分),总共返还5年,10年满期返还基本保额。

然而,根据业内测算,该款产品的内部收益率仅有1.68%,也就是说,这份保单的保证收益只有1.68%,号称的“顶级收益”却连2%都不到,连通胀都难跑赢,竞争力可见一般。

当然,消费者可以选择组合投保,搭配国寿鑫尊宝终身寿险(万能型)(庆典版)或国寿鑫尊宝终身寿险(万能型)(A款)或国寿鑫尊宝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C款),三款产品中的任意一款,年金、满期保险金转入上述万能保险产品,进行复利增值。

但问题又来了,国寿推出的三款供搭配的万能险,在宣传时号称年化收益率高达5.3%,但事实上,该款万能账户保底收益仅有2.5%。在同类产品中,更称不上最佳。所谓的年化5.3%,或也只是无法落地的“浮云”。

此外,在国寿“开门红”产品宣传过程中,更有业内指出,“随时可取100%”已触犯合规底线。

销售误导、宣传违规,在人身险产品持续从严审查、整改的大背景下,国寿“开门红”产品,能禁得起考验吗?

焦虑补短板:买买买就是捷径吗?

与“开门红”同时引发热议的,还有中国人寿在二级市场上的买买买行动。

10月18日,中国人寿增持万达信息152.21万股,三度举牌,累计持有1.65亿股,占比15.03%,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万豪”)持有2.01亿股,占比18.24%。仅剩3.21%股比差额,中国人寿离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仅一步之遥。

事实上,从2018年底开始,中国人寿便锁定目标万达信息,一路增持。同时,中国人寿更加快了派人入场的节奏,公开信息显示,近日,万达信息完成高管换届,董事人数由7人增加为9人,其中,国寿系占据3席。此外,万达信息高管队伍中,也包含多名国寿系人员。

步步加速,中国人寿为何着急拿下万达信息?

来看万达信息的优势所在,万达信息的主营业务是为智慧城市提供软件开发、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社会保障、卫生服务、民航交通、工商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根据媒体报道,万达信息还收集了北京上海等多地优质医疗资源数据。看来,万达信息的优势是科技与数据。

而这一长板,恰是中国人寿的短板所在。在科技驱动保险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当下,中国人寿这位老大哥,确实走的有点慢。

由此,超出财务投资,中国人寿对于拿下万达信息,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中国人寿也曾公开表示,投资万达信息,是建设“科技驱动型”企业,推动“科技化创新”的重要举措。双方也将围绕医疗健康、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领域,开展资源整合及协同合作。

然而,未来,拿下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中国人寿就能够绕过无先发优势,达到后发先至吗?

未来或许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业内专家表示,首先,若未来中国人寿持续增持,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但发展过程中,双方磨合,时间成本、沟通成本必不可少;其次,万达信息确实拥有海量的数据,但数据能否对接,这些数据与保险主业的协同的匹配度,也仍需进一步核实;再者,依靠科技力量改变中国三医格局,或也有着医保局数据接口开放限制等难题。

结语

看来,“重振国寿”开局之年,中国人寿是加快了前行步伐,但步伐却略显不稳。心急提前开启“开门红”,焦虑之下迫切拿下万达信息,国寿的心急、焦虑又源自何处?无非是为了“地位”二字。

一直以来,中国人寿虽坐在“寿险一哥”位置上,但近几年却似“如坐针毡”。以最新三季度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寿的市场份额为20.08%,较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

前有新帅到来的业绩压力,后有奋起直追的强劲对手,国寿不免焦急。但需要提醒的是,捍卫“地位”,国寿仍需稳扎稳打,类似近期被吐槽的“开门红”,或将一时揽来好看的数据,但长此以往,只会伤了消费者的心,又丢了一直缩水的市场份额。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