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跌2114%,美特斯邦威为何“退潮”?

“快时尚”品牌,首先要快。优衣库与之前国内的时尚品牌最大的不同是精通于捕捉细小的年轻时尚元素,通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营销出货能力把服装行业原来平均每年2到4次的新品规划频次提升到了六次以上。

日前,美邦服饰(002269.SZ) 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54.82亿元,同比下降28.59%;营业利润亏损7.79亿元,骤降1521.48%;归母净利润亏损8.13亿元,暴跌2114.61%。

昔日,美特斯邦威也曾是服装领域的翘楚之一。如今,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业绩逐年败退,美特斯邦威“退潮”

作为众多80后、90后曾经心中的潮牌,美特斯邦威一度是本土时尚的代名词,然而,美特斯邦威却没能让这种势能延续,从choice的数据来看,美邦的辉煌截止于2011年。

从2008年上市到2011年的三年里,美邦的业绩逐年飙升,顶峰时期年收入曾达到99.45亿元,离年收入百亿仅半步之遥。正当外界满怀期待地认为美邦即将迈入年收入百亿梯队时,2012年开始,美邦的业绩逐年败退。

2013年,美邦实现营收78.9亿元,同比下降17.03%;2014年,美邦实现营收66.21亿元,同比下降16.08%;2019年,美邦实现营收54.82亿元,同比下降28.59%,依旧是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

营收减少的同时,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2015年,美邦归母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达4.45亿元,同比下降573.36%。此后,除2018年,美邦归母扣非净利润回归盈利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同时,自2016年起,美邦的资产负债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6年底的49.22%上升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62.72%。

存货是衡量服装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2008年上市时,美邦的存货涉及金额为6.64亿元;时至2019年第三季度,美邦的存货涉及金额达21.57亿元,翻了3倍。

存货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存货周转天数。2008年,美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80.2天;2019年第三季度,美邦的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257.39天。

对于预披露的2019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原因,公告解释道:主要是受春夏商品货期因素影响,导致2019年春夏新品上市延期,未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期间业绩受负面影响较大;公司在四季度借力“双十一”、“双十二”等重大营销活动,加大存量商品变现力度,导致销售毛利率大幅下滑,对净利润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除了市场等客观因素影响业绩,美邦业绩下降暴露了其自身存在哪些短板?

外资快时尚品牌挤压,美邦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身运营没把控好固然是美特斯邦威“退潮”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ZARA、HM、优衣库等国外快时尚品牌抢走了“美邦们”的市场也是美特斯邦威逐步式微的重要原因。

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06288.HK)从2005年起开始拓展海外业务;2008年,海外业务达到盈亏平衡;2009年起实现盈利,且利润一直稳步增长。时至今日,迅销2019年实现营收1531.12亿元,在2018 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6.83%。

总是有不少年轻人吐槽国内当年叱咤风云的服装霸主们不够时尚,一年也推出不了几次新品,款式老旧。为什么国外的快时尚品牌甚至能做到每周出新而国内的企业不行?

“快时尚”品牌,首先要快。优衣库与之前国内的时尚品牌最大的不同是精通于捕捉细小的年轻时尚元素,通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营销出货能力把服装行业原来平均每年2到4次的新品规划频次提升到了六次以上。

零售运营、线上线下贯通、库存、成本和供应链管理等一直都是优衣库为人称道之处,众所周知的是它对SPA 模式较为成功的运用。

研报表明,优衣库的SPA供应链模式主要涉及:供应链条上延至材料制造商,并与遍布亚洲的70家高质量供应商工厂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由销售人员确定每季产品的配备阵容和数量,参与增减产量的生产需求调整决策;库存控制部门通过监测每周销售和库存数据保持适当库存量,季末通过调低售价和限时打折确保库存清空;全部直营仓储式购物终端不仅符合优衣库基本款定位的消费选购模式,同时节约仓储成本。

分析师解释道:“这一切都体现了该公司对全产业链的超强驾驭能力,通过整合设计、物流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同时,这也逼得国内玩家不得不跟上节奏,要不新品刚上市可能就已经过时了,但它们又没有完善的基础能力,所以四处漏风。”

“很显然,在面对外资快时尚品牌的时候,中国‘学生’美特斯邦威并没有创造奇迹,几番鏖战后迅速败下阵来,而在“国潮”等潮流兴起之时,美特斯邦威也没能很好把握住这样的机遇,未来美特斯邦威要想绝地求生,找准定位很关键。值得庆幸的是,美特斯邦威正在国潮方向发力,或许美特斯邦威已经清晰认识到,拼洋气或许拼不过ZARA、H&M,但在国潮方面,美特斯邦威大有可为。”一位服装行业人士坦言。

(fuxiaoya@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