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沦落到“不中看也不中用”?

达芙妮,终究是没扛过千禧一代的忽视。

投稿来源:市值那点事

达芙妮,终究是没扛过千禧一代的忽视。

“中国每五双品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

曾经一度被冠以“鞋王”的达芙妮,没了骄傲和致胜法宝。

8月25日晚,达芙妮国际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个月业绩,营业额同比减少85%至2.12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3.77%,但仍亏损1.41亿港元。

与此同时,达芙妮国际在公告中宣布,将彻底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包括大陆及台湾)。

销售点由2019年6月30日的2208家大幅缩减至2020年6月30日的293家。

达芙妮的巅峰时期是在2012年,那时候其门店开至6881家。如今剩下不到300多家。再往后,是一家不剩了。

是什么原因将其逼至如此残酷境地?

疫情黑天鹅的打击?

不,疫情说,这锅我不背。

2019年,达芙妮的门店总数就已经是从2820家就收缩至425家了。2020上半年关的132家也不至于是致命一击。

首先,这店开不下去,自身原因肯定脱不开。

这一扒网上的评论,大致的偏向:达芙妮的质量和款式真的是跟不上。

70、80后眼中的“鞋王”,在千禧一代年轻人眼里是“不中看也不中用”。

“一代鞋王”达芙妮的惨状跟有着“中国版维密”之称的都市丽人有得一拼了。上个月,都市丽人宣布暂时关闭90%门店。上半年,都市丽人亏损1.2亿元;2019年巨亏13亿元。

这些“老一辈”的品牌真的是干不过新起的后浪们了吗?

不过,也怪不得后浪们太优秀,这些前浪们也是没跟上时代的脚步。

当初,达芙妮的迅速发展,速度过快以至于来不及刹车。在高峰期时候,其全国6000家店,已经是到了盲目扩张的状态。

盲目扩张的代价就是,库存消耗压力大。库存没清完就开始上新款,上一季还没卖完就不断的堆积下去。库存积压,货物没能变现,带来的就是资金周转困难,现金流堵塞。

这时候,那些盲目扩张来的门店,在业绩日渐下滑的时候,成本就是一座大山,沉重的资金压力压垮的就不止是门店的接连关闭。以量取胜,也不是什么产品都适用的。哪能想到,原本引以为傲的遍地店铺,却成了它最难扛起的压力。

另一方面,就是款式问题。网友都在吐槽达芙妮的鞋子款式老。怎么说呢,达芙妮也不是不在设计师开发方面花钱,而是其庞大的直营店体系决定了他们的新品不能太快推出。或许是之前上新太快带来的后果让他们怕了。

老旧的款式跟不上时代潮流,自然而然,达芙妮的品牌形象在大家眼中就大打折扣了。

旧的产品卖不出去,达芙妮开始进行了各种打折,各种“跳楼大减价”。然而,大量且长期减价,减的不止是鞋价,更是品牌的价值。

当然,除了自己作的,外部因素也是有的。

随着电商与其他新兴零售渠道的兴起,线下门店难以抗压。在电商时代之前,依赖其直营店优势,达芙妮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但是,2008年后电商时代来了,对比之下的效率更高,后起的商家迅速占领电商领域的市场。

而反应缓慢的达芙妮,很难应对时代的变化,错过了电商发展的风口,逐渐僵硬起来。搞的后边发展很是不顺畅。

今年的疫情也是沉重的一击,让本来就日渐式微的线下雪上加霜。

不止是达芙妮,很多服装鞋帽类企业在线下的销售都是惨不忍睹,同行都有那么个想法:加大线上渠道的拓展恐怕是活下去的唯一方法了。

如今,达芙妮是彻底意识到线下直营“靠不住”了,要彻底放弃实体销售。未来,单靠线上营销,达芙妮能掰回盈亏局势吗?

达芙妮表示,在“轻资产”业务模式下,线下渠道将作为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与线上渠道协同合作,释放最大协同效应。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电商部门将协同设计团队,开发更多“线上专款”,并以“小单快反”的供应链系统作支持,以更贴切地满足快速转变的线上消费者需求。同时,达芙妮将对产品进行升级,计划进一步拓展运动休闲品类、凭借直播电商等方式获得年轻客群。

达芙妮这时候再挤入直播电商进行转变,年轻一代会买账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