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机行业暂时缺“芯”,下半年可以缓解

2020年下半年开始手机、汽车两个行业芯片频频发出红色预警,多家手机企业处于缺“芯”情况。

投稿来源:科联社

2020年年底手机、汽车两个行业芯片频频发出红色预警,多家手机厂商和车企处于缺“芯”情况。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在2月24日晚间则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OPPO、vivo等手机厂商不断加大手机产品备货,更加剧了手机芯片的供需矛盾。

手机缺芯,汽车行业同样如此,无论是大众、福特、通用、雷诺、本田等国际车企巨头,还是长安、五菱等自主车企,都受到缺少芯片的困扰。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通用五菱一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从原两班次减少到一个班次,并且出现大量因无芯片而无法出库的车辆。就连大规模使用自研芯片的特斯拉也缺少芯片停产2天。当下,手机、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缺“芯”挑战。

缺“芯”因何而起

缺“芯”问题席卷全球,很多专家、媒体称,缺“芯”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福岛近海海域发生的强震以及2月美国半导体重镇得克萨斯州遭遇罕见暴雪,加剧了本就处于失衡状态的全球芯片供需,英飞凌、恩智浦、三星、瑞萨电子等多家芯片制造相关企业局部运转受阻、宣布暂时停产。

这只是原因之一,科联社认为,缺芯根本原因是2020年年初疫情肆虐,各大机构大幅下调销售预期,芯片订单量也相应减少,芯片生产厂商根据市场和订单量下调了2020年全年生产计划,同时降低芯片原材料库存。而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中国市场汽车、电子产品销量复苏明显。总销售量远超预期,库存芯片消耗过快。同时,芯片的生产周期较长,对于去年下半年的剧烈供需变化无法及时调整才是其根本原因。

从销售端传递到生产端约2周的时间,从生产端再到采购端还需要约2周,而最终传递到芯片厂商已经是1个月之后,而前期芯片厂商已将原料库存压缩,导致无法及时生产,再加上芯片生产较长。以Globalfoundires公司的为例,Globalfoundires生产一片晶圆所需的时间一般至少需要8周时间。即使在最紧急的条件下也只能被缩短到10-14天,而且生产出来的晶圆数量也十分有限。

正常情况下从消费端传递到芯片厂商,再到芯片厂商发货至少需要2到3个月,而2020年是特殊时期,芯片厂商大幅降低生产计划,导致整个生产周期拉长。

手机、汽车厂商缺少芯片,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没有办法,芯片生产厂商就几家,没办法立马缓解这种情况,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芯片生产厂商恢复产能。

汽车、手机芯片是竞争关系

手机和汽车看似是两个行业,但实际汽车和手机芯片是竞争代工厂产能。也就说芯片生产厂商产能是一定的,多生产汽车芯片就会相应会减少手机芯片的生产。反之也是一样。

从当下来看缺少芯片对车企影响更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国内产量损失不是很好评估,预计最多会带来30万辆的产量损失。

福特汽车方面表示,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产量可能减少20%,或导致今年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减少10亿至25亿美元。

通用汽车方面也表示,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该公司被迫削减其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的产能,并将在3月中旬重新评估生产计划,预计芯片短缺将使其2021年调整后的收益减少15亿至20亿美元。现代汽车则在去年年底加快采购芯片,但如果芯片短缺情况不能很快得到缓解,这也可能会对现代汽车造成冲击。按研究机构IHS Markit预计,由于汽车芯片短缺,第一季度全球减产近100万辆汽车。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则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可能使汽车制造商今年损失610亿美元的营收。国内自主汽车品牌虽然缺芯,但3、4月份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虽然有影响,但还可以接受。

下半年缺芯情况缓解

缺少芯片已经成为整个手机、汽车行业的共同问题,有个别手机厂商出现因缺货涨价的情况。特别是小米11涨幅在200元左右,据媒体报道,一位小米经销商透露,“我们年前最低是3940元,年后涨了一两百,由于供货紧张,小米11渠道价格上涨,昨天还是4110元,今天的价就变成了4140元”。

对此手机行业销售人士称,小米11供应量并没有到非常严重的情况,小米11涨价属于饥饿营销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小米11存货不足造成。

全球手机销量下滑,成为未来手机行业的主基调。数据机构IDC公布的全球手机厂商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2亿台,同比下滑5.9%。

因此,从整个行业上看来,芯片短缺其实是一个短期情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就会明显缓解。据某芯片企业高管称,2021年下半年这种情况将会大大缓解,对于现在的市场内无需过度担忧。手机涨价潮不会出现,小米11涨价只能算是营销手段。

因此,汽车和手机行业缺芯只是暂时的,不会造成长期缺芯的情况出现,不需要过度担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国产手机的2022:一场“自我”与“超我”的和解?
苹果也有软肋,华米OV们要冲刺了
环绕屏和折叠屏开启手机新战役?
小米的“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