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着上市的加多宝,会成为下一个农夫山泉吗?

凉茶行业目前已经迈入血腥的存量竞争时代,学习农夫山泉开拓多品类赛道,不仅是加多宝谋求高市值的道路,同时也是它必须走上的道路。

投稿来源:有牛财经

走出“红罐之争”阴影和供应链危机的加多宝,近期屡屡被曝出上市传闻。

据彭博社3月8日消息,加多宝集团正计划于今年在香港进行IPO,预计募资额将达到至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8亿元)。彭博社援引的消息人士声称,加多宝正就上市前融资相关事宜与顾问合作,并且已经接触了几名潜在的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9日加多宝官网曾发布消息,表示加多宝引资及上市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消息还提到,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财富副总裁吴波一行人已经完成了对加多宝的考察与交流。11月30日,加多宝总裁李春林也公开提及上市事宜,称集团已经“为上市扫清了最大障碍”。看样子,这家老字号企业似乎已经做好了面对资本市场的一切准备。

屡屡释放上市消息,加多宝在图谋什么?

事实上,加多宝早在2018年就已经动起了上市的念头。

彼时加多宝人事变动极为频繁,2018年3月,加多宝董事长办公室发布董事长陈鸿道的“致员工一封信”,信中提到将解除加多宝集团总裁王强、以及副总经理徐建新二人的职务,任命昆仑山品牌负责人李春林担任加多宝总裁一职,主理加多宝及昆仑山品牌事务。此外,当时还有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加多宝集团数个部门都经历了“换血”,许多老员工已经离职。

危机时刻走马上任的李春林,开始不断向外界释放上市讯号。2018年,李春林对外表示,未来加多宝的战略目标是“二次创业、开源节流、整合优质资源、三年内实现公司成功上市”。此后与中粮签署协议时,李春林也提到了这一点,并表示双方将合作推进上市事宜。

李春林急着渲染上市消息,与加多宝、王老吉两大品牌间的“红罐之争”脱不开关系。正是这场持续十年的争斗,拖慢了加多宝拥抱新时代的步伐,甚至使其一度陷入亏损之中。

1995年,受控于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与陈鸿道的鸿道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取得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事实证明,与陈鸿道合作是王老吉当时能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如果不是这位擅长营销的“鬼才”,王老吉恐怕到现在还是个偏安广东一隅的地方小品牌。

在陈鸿道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它的小红罐也摆上了国内每一家商超的货架。2008年,红罐王老吉营收已经突破百亿大关,城镇覆盖率甚至一度达到90%,远超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红牛。当年正逢汶川地震,红罐王老吉又大手笔地向汶川捐献亿元救助款,这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但问题在于,陈鸿道与王老吉签署的品牌使用期限本应在2010年到期,而前者早年间曾使用灰色手段延缓这一期限——2002年,陈鸿道先后分三次向时任广药总经理的李益民行贿300万港元,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商标续费到了2020年。

自那之后,广药集团和陈鸿道的商标争议就从未停止,先是在商标价格问题上未达成一致,后来受贿事件暴露,又恰逢2010年商标到期,双方的矛盾也随之激化。法庭上,二者屡次对簿公堂,法庭下,红罐(2012年更名加多宝)和绿盒(广药王老吉)也打起了营销战、价格战,最终广药王老吉获得了法律层面的认可,加多宝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交了十数亿元罚款,还因为巨额营销投入和价格战陷入了亏损之中。

据公告数据显示,2015-2017年,加多宝未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4亿元、106.3亿元和70.0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亿元、-5.83亿元,同期负债则分别为78.1亿元、87.6亿元和131.7亿元。在持续亏损负债额又连年增加的大背景下,加多宝寻求上市来补充新鲜血液也无可厚非,但它能否依靠现有的业务打动投资人仍是未知数。

凉茶市场凋敝不堪,牵手中粮的加多宝能否重振荣光?

在加多宝、王老吉两大巨头互搏的日子里,国内凉茶市场正逐渐衰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2-2017年增速数据分别为16.7%、15.9%、15.1%、15%、9.7%、9.1%,呈逐年下降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未来市场规模预计仍将维持这一低迷状态。

凉茶市场的衰落原因很简单——由于早年间陈鸿道旗下王老吉品牌对凉茶市场的强势进攻,众多小品牌已经在那时遭到淘汰,香雪制药的上清饮凉茶、太极集团的太极凉茶、贵州百灵的火透均属于此类。王老吉品牌对凉茶市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其分裂八年后仍没有一名选手能够动摇其地位。2016年,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2.4%和53.6%,即使达利集团凭着和其正这一品牌勉强挤进了市场份额第三名,在统计表中却仍被归结为“其他”一类,而该分类仅占总市场份额的5%。

从商品性质来看,凉茶由甘草、金银花、夏枯草等中药制成,主打清凉清火,比起普通饮料更类似于功能饮料,而这决定了它无法像传统饮料那样轻易做出口味上的改变。即使强如王老吉,数年来也仅推出了无糖凉茶和注重功能的黑凉茶两款细分品类,前者去掉了糖分、后者则是加入了黑糖糖浆;加多宝这边动作更小,其金罐凉茶只是换了包装,并未对成分做出任何改动——这两家巨头尚且如此,剩余的凉茶企业就更难以利用产品差异化超越对手了。

可以预见的是,就算未来有品牌想要粉碎王老吉和加多宝在凉茶市场的绝对权威,它也只能重走一遍陈鸿道当年的营销老路,或者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但这一切很不值得——对于新晋选手们来说,它们打不起和两家巨头的战争;而那些从外界渗入凉茶市场的大企业没有口碑更缺少经验,相比他们消费者恐怕会更信赖耕耘多年的加多宝和王老吉。

回到加多宝这边,尽管在品类创新和年轻化营销上尚不及王老吉,但它近年来注重的显然是巩固阵地再进军资本市场,此前种种迹象都说明它在这方面有所进步。

2019年1月,加多宝集团任命中粮包装原执行董事王金昌担任加多宝中国以及昆仑山矿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此举大大缓和了此前中粮包装和加多宝之间的僵化关系。2020年4月28日,加多宝又与中粮包装达成回购协议,加多宝同意回购中粮包装投资所持清远加多宝草本30.58%的股权,另加2.38亿元分红。2020年底,加多宝还在旗下经销商的支援下还清了此前欠下中粮包装的15亿元债务,这也标志着双方的彻底和解。

中粮包装此前已与加多宝合作过很长时间,主要为加多宝生产铁质易拉罐。对于加多宝来说,与中粮包装的和解能够稳定其供应链体系,有效降低凉茶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加多宝品牌从前一直置于清远加多宝草本公司旗下,不便于加多宝整体上市。与中粮签署回购协议后,加多宝品牌被成功收归加多宝集团旗下,这对其上市大有助益。

发力高端水业务,加多宝想成为下一个农夫山泉?

虽然加多宝的上市几乎已成定局,但它日后要用什么样的故事来撑起估值仍然是个疑问。

以去年上市的港股饮料龙头农夫山泉(09633)为例,其市值虽距离鼎盛时期有所回落,但截至3月9日港股收盘仍保持4616.67亿港元的高位。观察农夫山泉的产品不难发现,除了与公司同名的拳头产品外,它旗下还有着茶π、尖叫、农夫果园等品类,在功能性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咖啡饮料、碳酸饮料等细分赛道均表现突出。

学习农夫山泉开拓多品类赛道,不仅是加多宝谋求高市值的道路,同时也是它必须走上的道路。前文已经提到,凉茶行业目前已经迈入血腥的存量竞争时代,紧抓凉茶单品类不放也许能让加多宝维持自身的存续,但它依旧需要下一条增长曲线来维持投资者心目中的好形象。不过,目前加多宝的产品品类相当单一,除了红罐、金罐两种凉茶外,也只有昆仑山矿泉水能够勉强代表加多宝在多元化上的努力了。

公开资料显示,昆仑山矿泉水诞生于2010年,被当时的加多宝集团定位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水”,矛头直指依云、Perrier、圣培露等外来高端水品牌。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外高端水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精美而不失特色的包装、神秘的故事以及面向高端人群的营销都是关键因素,而包括昆仑山在内的国内高端水品牌基本都忽视了这一点——昆仑山的包装不止一次被网友吐槽“过分老气”、“定位高端包装却不高端”。

同时,昆仑山的品牌宣传相较依云等高端品牌也不尽如人意——坐拥昆仑山这一泛着神话气息的水产地,却仅仅将雪山水、纯净水这些“大众要素”作为卖点。反观依云,它除了贩卖纯净等概念外,还拉出了18世纪的“喝依云水,治肾结石”故事,大幅抬高了自身的神秘感和高端感。再比如圣培露,其主要通过高端餐饮渠道触达消费者,格调自然就高出不少。哪怕在国内,也有硬生生靠广告把普通水变成高端水的品牌——百岁山就是个典型例子。

目前,昆仑山矿泉水仍然以团购为主要销售渠道,加多宝对其品牌的宣传力度也稍显不足,不过这一情况在今年或许会有所改变。此前有接近加多宝人士向媒体透露,称加多宝的矿泉水业务2020年获得了“恢复性的增长”,未来或将进军餐饮渠道。“昆仑山已经建立起了品牌价值,在餐饮渠道的建设也会带来全新的增量。”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王老吉“碰瓷”元宇宙,白云山只剩“热点”营销?
凉茶“凉凉”?行业竞争加剧,龙头加多宝举步维艰
王老吉为什么输?
三年之期已至,加多宝如何续写上市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