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如期而至!基金公司解读:“宽信用”优于“宽货币”,价值板块占优将延续

但“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仍在,如果后续美国通胀回落、加息被充分预期,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的空间也会随之打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预告两天后,降准如期而至。

4月15日晚间,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释放约5300亿元长期资金。

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

4月13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针对本次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称,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政策总量放松略显谨慎,定向的意味更重

长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邹德立表示,当前在股票市场表现疲软、地产销售持续低迷,特别是多地疫情局部爆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遭遇较大压力。在稳增长、宽信用的背景下,3-4月份信贷投放进一步提高,此时通过降准投放流动性支持信贷投放,是比较合适的时间窗口。

“通过降准降息可以“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从而促进刺激企业部门贷款需求,通过“宽货币”去配合“宽信用”的推进,稳定我国经济基本面,同时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

万家基金宏观分析师喻坤分析称,“政策总量放松略显谨慎,定向的意味更重。一方面央行在公告中称“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另一方面,此次降准更具有定向属性(对城商行和农商行降准幅度更大),主要是对冲受疫情影响给更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上投摩根认为,在近期疫情对经济冲击增加的情况下,央行采取的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并且注重定向、结构的引导,有利于金融机构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融资,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

但鹏华基金表示降准的政策效果有限。“其一,近期流动性缺口不大,降准紧迫性不足;其二,金融资源供给充足而需求不足,降息(降低广谱利率)可能效果更好;其三,总量宽松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救地产(对中小微还是结构政策效果好一点),降准的政策效果可能相对中性。”

更多货币政策在路上

对于未来政策空间,基金公司表示,一是要关注国内经济基本面状况,二是要留意外部制约因素,尤其是美联储的频率和节奏。

邹德立认为,从历史情况来看,降准操作不会影响央行对于是否降息的决策。而本周国常会关于“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提法更多需要降息操作才能够实现,而且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预期,我们判断还会有可能进一步调降MLF和LPR利率。降息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在二季度,而四月份处在美联储加息空窗期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鹏华基金认为,4月份继续降息的概率相对很小。此外,LPR因为银行成本下降而下调的风险存在,但是也不太大。目前,政策重心仍在宽信用;跟随降准的“降低银行拨备率”也是为了提升银行放贷能力。

“除非疫情超预期,否则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第一,考虑到5、6月份是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时间段,市场普遍认为不太适合作为降息窗口,有一定道理。第二,经济弱到降息之间的逻辑并不必然成立。高层意在推动宽信用,货币宽松之后需要观测效果,降息或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但是,如果疫情反复或者“后遗症”超出预期,出现“以我为主”的降息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从汇率走势来看,今晚的降准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小。降息而引发的过度贬值和资本流出担忧不必要。甚至年中之后出口压力会越来越大,适度引导贬值才是合理的。”鹏华基金表示。

星石投资认为,降准和降息均为总量工具,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但降准落地并不意味着降息窗口关闭。

一方面,国内基本面偏弱,实体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叠加疫情冲击,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总量宽松政策来呵护。目前来看需求偏弱是信贷结构不佳的重要原因,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能够直接提振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更好的作用在融资需求端。

另一方面,降准对利率下行有一定牵引作用,即使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没有下调,也可能采用全面宽松信号意义略弱、对实体经济提振偏大的举措,例如引导银行通过减小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利差下调LPR利率。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实体融资利率是在不断下降的。企业端,3月新发放贷款利率为4.37%,较2021年12月低8bp;居民端,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主动下调房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在20bp-60bp不等。

退一步讲,即使后续短期内未出现降息操作,也不意味着“宽货币、宽信用”会出现停滞。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不局限于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也能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从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来看,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支农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以及新设立的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也起到了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降息的作用。

上投摩根认为,短期来看,央行引导“宽信用”是优先于“宽货币”的,政策利率的下调需要等待时机。近期在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的预期下,美债收益率已快速上行至2.8%左右,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持续收窄至零附近。4月MLF操作利率没有下调,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边际上升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仍在,如果后续美国通胀回落、加息被充分预期,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的空间也会随之打开。

降准对股市、债市影响几何?

降准后,市场会如何演绎?总体看,此次降准旨在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在政策呵护下,降准对股市短期利好,而对债市影响相对有限。

邹德立认为,在当前货币宽松预期比较充分的情景下,降准对于债券市场影响相对有限,国常会提到降准后十年期国债仅下行2BP左右,关键在于政策利率是否调降。如果MLF利率调降,则债券市场迎来重大利好,债券利率将进一步下行。今年总体上,债券市场上半年因为疫情扩散带来经济增长压力而看涨,下半年可能因为刺激经济复苏而看跌。

“权益市场方面,经过前两年总体上的大涨后,或许应当降低对全年投资回报的期待值,但目前应处于政策底和市场底的阶段,未来有可能迎来结构性反弹行情。”邹德立说。

鹏华基金表示,展望后市,疫情演绎仍是主线。这一波疫情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可能至少会持续到5月份。但是对于债市而言,疫情已然造成的潜在负面冲击已经在利率中有所体现。因此,后续主要看疫情本身是否超预期。基准来看,本周疫情拐点或可出现,下周政治局会议大概率继续强化稳增长共识,二季度政策要抓紧窗口期,稳增长力度还需加码。因此,中期逻辑仍是宽信用为主。

关于降准对于债市的影响,鹏华基金认为,市场可能会阶段做出止盈交易,特别是如果出现未降息而调降LPR,宽信用预期会升温。短期可能流动性溢出,中短端有利。

星石投资表示,向后看,虽然单看降准难以得出短期必涨的结论,但还是要看到积极的因素在不断积累。政策纾困、维稳经济政策已经在路上,货币保持对经济呵护的态度再次得到了确认,我们认为市场正在逐步回归正常。

“从基本面上来看,现在可能已经接近最差的时候,在政策加力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走好是大概率的事。从估值上来看,目前中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非理性下跌极为有限。此外,流动性层面可能也正在出现积极变化。由于今年政策主线在于“稳增长”,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价值板块占优将继续延续。”星石投资称。

上投摩根认为,对于国内权益来讲,在宏观政策面偏暖、估值面吸引力上升的背景下,当前是长期资金逐步增加配置的较好时点。

万家基金表示,对债券市场而言,在疫情形势缓解前,债券市场总体仍处于震荡格局,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继续支撑中短债套息空间。

相关阅读
聚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稳”字出现80余次,业内预计年内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1年期LPR年内首次降至3.80%,业内指出明年上半年降准降息窗口仍可能开启
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元,业内人士:此次降准重在支持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取向未改变
央行超预期全面降准释放万亿资金,分析人士:对楼市影响有限,将利好实体经济与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