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内外资药企如何应对“灵魂砍价”?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除了质量稳定,价格优势外,本次集采强调了供应的稳定性,进入集采不代表这些企业高枕无忧,如果无法达到稳定的供应满足市场需求,仍然可能被淘汰出局。

7月13日,第七批国家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于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示。

据悉,本次集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

拟中选结果显示,奥司他韦每片已不足1元,奥美拉唑单品有28家企业参与竞争,最后10家胜出,面对灵魂砍价和激烈的竞争,内外资药企如何应对?第七批集采与前几次相比增加了哪些规则,以确保临床使用稳定?

灵魂砍价又现,内外资药企如何应对?

此次集采,不少大品种被纳入,例如,“胃病神药”奥美拉唑、“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肺癌药物阿法替尼、高血压药物美托洛尔、脑卒中药依达拉奉、局部麻醉及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以及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大品种均在其中。

以阿法替尼为例,根据米内网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情况来看,此前,原研厂商勃林格殷格翰(BI)占有93.58%的市场份额,而从此次中选结果来看,BI退出了竞争,取而代之的是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山香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和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5家内资药企。

据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阿法替尼或告别原研,市场格局生变。

从中选的公司结果来看,外资方面,美国辉瑞公司的替加环素、日本安斯泰来公司的米卡芬净、西班牙艾美罗公司的依巴斯汀、意大利博莱科信谊公司的典帕醇4个原研药中选,平均降价67%。

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认为,目前对于外资原研药企来说,根据以往的经验,部分外资原研药为了保证自己的全球价格体系,选择“断臂求生”,自动“退出”竞争,这也是过去几次集采以来很多外企的选择。未来这些企业更主要的是通过院外市场进行原研产品的销售,放弃院内市场。

此次内资药企的竞争也颇为激烈,以流感治疗药物奥司他韦胶囊为例,共超过10家企业竞标,中标企业包括东阳光、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石药欧意、齐鲁制药等。其中最低报价为0.99元/片,中标企业为东阳光,该品种的限价为6.45元/片。

此外,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平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平均降价53%,高血压患者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刘立鹤指出,对于本土企业来说,除了质量稳定,价格优势外,本次集采强调了供应的稳定性,进入集采不代表这些企业高枕无忧,如果无法达到稳定的供应满足市场需求,仍然可能被淘汰出局。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优化生产工艺,尽可能进行原料自产,控制成本和完善生产稳定性是进入集采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确保临床使用稳定,增加了备供地区和备选企业

在采购规则上,本次集采坚持了“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工作机制,并进一步调整优化,强化供应保障;首次引入备供机制,每个省份将同时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确保临床使用稳定。

刘立鹤指出,本次集采和之前类似,主要以市场规模大,竞争充分的品类作为主要目标,目的是为了整体性降低药品价格和患者花费。

“针对之前进入集采的产品缺货的问题,本次集采也增强了药品供应体系上的规范,增加了备供地区和备选企业,确认了当主供企业无法满足所选地区市场需求时,备供企业可按有关程序获得主供企业身份。保障了集采产品落地后的供给能力。” 刘立鹤说。

据悉,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已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覆盖294种药品,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的35%,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