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系”深陷债务漩涡,人福医药又遭监管警示

作为当代系最后一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当代集团持有的人福医药股权已全部被冻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深陷债务危机的“当代系”再遭警示。

5月23日晚间,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因2023年5月减持公司股份未提前15日披露减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当代集团被湖北证监局予以监管警示。

当代集团是曾经湖北最大民营资本集团“当代系”的核心持股平台,在创始人艾路明的精心筹谋下,曾一度成长为横跨医药、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庞大资本帝国。但随着资金链吃紧,集团不得不清仓所持的多家上市公司股权,“当代系”资本版图逐渐瓦解。

作为“当代系”最后的上市公司平台,人福医药近年来业绩整体平稳增长。但随着当代集团所持公司股票被全部冻结,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变得岌岌可危。

“当代系”债务危机传导至人福医药

当代集团此次被警示,源于一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2023年5月19日晚间,人福医药公告称,因与宜宾市商业银行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公司控股股东当代集团持有的公司1041.3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64%)被司法强制执行,变卖所得价款直接划付至宜宾中院指定账户。减持完成后,当代集团的持股比例由27.99%降至27.35%。

根据公告披露的计划,上述股票将于2023年6月12日至7月4日间被集中竞价减持。不过,当代集团并未按照公告时间减持,而是自5月22日时就开始减持。这距公告发出时仅相隔3天,违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的规定。因此,当代集团被湖北证监局予以了监管警示。

对于艾路明一手建立起来的“当代系”而言,这一事件仅仅是其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

1988年,艾路明与几位武大校友一同,建立起了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提取尿激酶出口业务。1997年,当代科技在上交所上市,后更名为人福医药,成为“当代系”最核心的上市公司平台。

得益于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艾路明和当代集团又开始了外延并购之路,先后入股华泰保险、天风证券等金融机构,并完成了对三特索道和当代明诚(现“*ST明诚”)两家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收购。

不过,由于频繁加杠杆收购,当代集团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至2019年前后,集团的资金链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到了2020年,艾路明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多元化的经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优异的战绩,市场上投资者不同的声音很多。”

此后,当代集团开始逐渐清理所持资产。2021年至2022年,集团先转让了当代明诚的控制权,后减持了所持的部分华泰保险、天风证券股权。

但即便如此,当代集团还是陷入了债务违约。2022年4月,当代集团因未能按期偿付“19汉当科PPN001”的部分到期本息,暴露资金短缺问题。

2023年6月,当代集团再度动手“割肉”,转让了三特索道的控制权。三特索道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当代城建发以4.32亿元的对价,向武汉高科集团出让了公司14.98%的股权,当代集团等一致行动人也宣布放弃了表决权,三特索道正式易主武汉国资。

人福医药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当代集团因未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强制执行的案件共计26宗,执行标的金额合计约88.92亿元。同时,当代集团有共计10只债券未能按期支付本息。

由于当代集团债务缠身,自2022年5月起,其所持的人福医药股权开始被冻结,目前,公司所持的全部人福医药股权均处于被冻结状态。

作为“当代系”的掌门人,艾路明也未能独善其身。2023年8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艾路明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24年4月,因两起合同纠纷案件,艾路明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限高”。

人福医药成当代系“最后堡垒”

自债务危机爆发至今,当代集团不断出售资产还债。但目前,集团仍持有人福医药23.69%的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

作为当代系旗下仅剩的上市平台,人福医药近年来的业绩整体表现平稳。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05.49亿元、223.38亿元、245.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7亿元、24.84亿元、21.34亿元。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虽然有所下滑,但扣非后仍较2022年增长。2022年,人福医药提出了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综合毛利率在43%以上的目标,均成功实现。

从业务上看,人福医药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医药制造业务与医药流通业务,在医药制造业务中,以麻醉药为主的神经系统用药是公司的主要产品。2023年,公司销量最高的麻醉药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销量下滑了1.37%,但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两类产品销量涨幅较快,分别增长16.16%、22.75%。

除麻醉药外,人福医药另两类医药产品甾体激素类药物、维吾尔民族药也增长迅速,2023年收入分别增长了15.99%、37.06%。

但到了2024年一季度,人福医药的利润水平却开始转头向下。财报显示,一季度人福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3.67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下滑26.89%。

此外,人福医药也存在着较高的债务压力。

截至2023年年末,人福医药的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仅为41.05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20.70%。与之相比,公司的短期借款账面余额为67.13亿元,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账面余额分别为27.17亿元、11.80亿元以及9.03亿元,公司的在手现金无法覆盖短期负债。

为了缓解债务压力,2023年,人福医药也在推进“归核聚焦”工作。年内,公司出手了宜昌妇幼医院管理有限公司66%股权、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2%股权等资产,并让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投资项目,大幅降低了持有医疗服务资产以及金融类资产的数量。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由25.81亿元降至15.31亿元。同时,公司也在严格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让整体的资产负债率由期初的50.19%降至2023年年末的44.49%。

对于当代集团而言,人福医药作为其最后的上市公司平台意义重大。仅从分红的角度上看,2023年,人福医药共分红7.51亿元,占净利润的35.18%,分红额较2022年增长了187.45%。以23.69%的持股比例计算,当代集团可以分得1.78亿元。

但与当代集团高达数十亿元的债务规模相比,不到两亿元的分红稍显杯水车薪。且未来,集团若未能处理好自身的债务问题,导致被冻结的人福医药股权被持续拍卖,最终或将失去对人福医药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