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4月成绩单:奇瑞、吉利销量大涨,日系三强本田最“惨”

合资品牌采取的种种措施,能否帮助销量实现回升,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又将实施哪些措施来巩固优势,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文|鳌头财经 宁晓敏 李琳

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红利,国内汽车市场“自主进、合资退”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达到57.4%;1-4月的累计份额为56%,较去年同期增加6.3个百分点。

在批发市场方面,自主品牌的份额已经接近65%,同比增速同样亮眼。与之相对应的是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全面下滑,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日系。今年4月份,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5.2%,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下滑幅度高于德系1.4个百分点。

价格战持续背景下,日系汽车中的三大传统品牌丰田、本田、日产销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母公司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的净利润。尤其是广汽本田,无论在零售销量,还是在批发销量方面,已经跌出销量前十的位置。

01、奇瑞、吉利加速赶超比亚迪

4月份的国内汽车市场,由于价格战持续,导致消费者观望气氛浓厚,整体销量增速出现放缓,但自主品牌仍取得不错的成绩,销量保持着高增。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比亚迪、奇瑞、吉利三家车企位居厂商4月批发销量排行榜前三位,同比增速分别为49.0%、47.6%和39.3%。

同期的零售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002594.SZ)、奇瑞、吉利(00175.HK)的销量同比增速也位列前三,分别为31.1%、31.2%、59.8%。

比亚迪作为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销量快速增长并不让外界感到意外,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和吉利的数据,二者凭借快速增长的销量,正在加速追赶比亚迪。

这点在今年前4个月的销量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乘联会数据显示,1-4月,比亚迪批发销量累计为93.64万辆,同比增长23.6%;奇瑞、吉利同期销量分别为68.53万辆、62.8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60.9%和46.9%,增速远超比亚迪,且远超长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城汽车等其他车企。

零售销量增速方面,比亚迪今年1-4月的销量同比增速为13.2%,奇瑞、吉利在基数不断增大的基础上,仍实现同比80.9%、42.5%的增长,增速也远高于比亚迪。

奇瑞作为国内出口汽车数量较高的车企,海外市场销量在其总销量的比例约为50%,从上述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其海外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同时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也在加码,最终形成了批发销量、零售销量增速双双走高的态势。

吉利汽车则凭借旗下吉利帝豪、博越、极氪、领克等众多品牌,在各个细分领域发力,销量虽然不是拔尖的存在,但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极氪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超25万辆,在豪华车市场站稳了脚跟,银河品牌自去年推出后,包括银河L7、银河L6在内各车型销量累计也突破了12万辆。

从自主品牌的格局来看,比亚迪一家独大的局面暂时难以改变,但奇瑞、吉利的持续发力未必没有追上比亚迪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包括上述三家车企在内的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对合资品牌带来了巨大冲击,结束了大众、别克、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统治国内汽车市场的时代。

02、合资品牌销量大减丰田下滑超30%本田无缘前10

乘联会公布的狭义乘用车4月零售销量排行榜TOP10中,仅有一汽大众排名靠前,排在第二位,销量为11.9万辆,其他上榜的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华晨宝马排名靠后,分别在第六至第十名,且销量同比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其中,丰田两家在华合资公司销量同比下跌幅度最大,广汽丰田下滑32.1%,一汽丰田下滑31.3%。其后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华晨宝马,下滑幅度分别为21.7%、15.6%、9.6%和7.9%。

曾经是国内销量排行榜前列常客的本田则未能挤进4月份零售销量排行榜前10。公开数据显示,4月份,广汽本田销量为3.35万辆,东风本田销量为4.03万辆,同比分别下滑44.61%、17.28%。销量较好的东风本田距离排名第十的华晨宝马(4.9万辆)差了近万辆,由此可见本田在华销量下跌幅度比丰田、日产更严重。

一汽大众等众多合资品牌销量下滑,一方面与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价格战持续的背景有关。在各大车企轮番掀起价格战的情况下,合资品牌为了保住利润,对价格战持谨慎态度,4S店的营销套路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直接的后果就是利润下滑,拖累母公司业绩。广汽集团(601238.SH)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44.29亿元,同比减少44.48%;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跌幅仍超过20%。外界普遍认为,广汽集团净利润持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两家合资公司销量的不断下滑。

根据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的业绩报告,2023年,上汽大众实现营收1402.75亿元,净利润31.32亿元,较2022年1647.15亿元的营收和87.29亿元的净利润均有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净利润,同比跌幅超50%。这也导致上汽集团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48%。

相较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对于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的影响更为明显。东风日产税后利润从2022年的107.97亿元跌至2023年的3.94亿元,成为东风集团股份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

当然,面对自主品牌的进攻,合资品牌也通过加速发展新能源等方式发起了反击,比如本田中国在4月份发布了全新纯电品牌“烨”,并一口气公布了三款车型,将从今年年末起陆续上市。长安马自达在北京车展上公布了全新新能源产品EZ-6,试图建立合资新能源中级车价值标杆。广汽本田则对旗下雅阁、思域、型格等产品推出了更优惠的购车政策。

合资品牌采取的种种措施,能否帮助销量实现回升,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又将实施哪些措施来巩固优势,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